|
全球将面对的不是通货紧缩,而是通货膨胀
|
股票入门 > 财经新闻 >
|
11534
未收藏 |
|
全球将面对的不是通货紧缩,而是通货膨胀
2016年一开始,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一波熊市,中国上证股市在最近半年左右的时间股价骤跌50%,德国DAX和日本日经225大跌30%,英国FTSE大跌23%,美国道琼工业指数三季内两度大跌2500点,最惨的NASDAQ指数,半年的时间累积最大跌势接近20%,全球金融业和投资人担心2008年的金融海啸再度重演,因为除了股市短时间内暴跌,国际油价从110美元以上的价位,大幅下跌超过70%到30美元以下,最低价格比2009年的金融海啸还低,全球通货膨胀似乎消失了,全球热钱持续流出新兴市场和中国,人民币扩大贬值,彷佛2016年就会爆发全面性的金融风暴。
而日本央行在1月底跟进欧洲央行、丹麦、瑞士及瑞典的脚步,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由于除了美国以外,全球大多数国家都维持在降息趋势,许多经济学家表态可能爆发大规模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就在眼前,长期通货紧缩对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消息,这意味着自由经济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量比商品的供给量还少,商人必须降低售价,才能把货品卖出去,长期下来,消费者对于商品降价产生预期心理,消费者倾向延迟消费,因为物价很可能天天都便宜,然而,因为消费者消费意愿低,于是商家只好继续降价,消费者再度因为降价预期而延迟消费,最终造成消费市场低迷,资金和货物无法在市场上产生循环消费的流动性,这将会造成经济长期低迷。
但全球经济真的这么糟糕吗?如果真的如此糟糕,为何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还要坚持在2015年底实施升息政策呢?提高利率会抑制资本成长速度和通货膨胀,如果全球将于2016年进入通货紧缩,那么美国升息岂不是作茧自缚吗?
以下透过更多量化数据,实际来检验日本、欧元区跟中、美两国的经济现况:
日本负利率政策与通货紧缩风险
首先,从实施负利率政策的日本来分析,根据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的计算方式,今年某月份的物价指数(CPI)1,除以去年同一个月份的物价指数,而前一年的标准,就会成为影响今年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以日本为例,2014年3月以前,日本政府实施消费税,消费者因为预期物价会上涨的心理,提前在加税以前消费,消费产生需求,需求拉抬物价,于是加税明显带动整体物价上涨。可是等到真正实施消费税后,日本民间消费力像泄了气的皮球,通货膨胀反而下降了,因为和2014年3月以前的基准相比,2014年4月以后的物价,很难再有更明显的成长。日本每年人口减少20?30万人,在人口减少的环境下,要增强民间消费不容易。国际油价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暴跌,在此双重因素影响下,日本通货膨胀率已持续下滑超过一年的时间,尽管物价成长仍维持在0%以上,但是还原到原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来看,日本物价指数其实升到104就见顶了,没办法再往上攀升。若2016年的物价指数没办超越2015,那就意味着日本又要进入通货紧缩的艰困环境了——对于民间消费大国的日本来说,2%以下的温和物价上涨,可以引导人们出手消费,而人们预期明天物价会小幅上涨,出门消费的意愿增加;如此一来可营造出消费需求,又能引导物价小幅上扬,而日本无须担心物价大幅上涨的假设情境。这样可能性出现的机率极低,但是天天都便宜的物价,人们会更加延后消费,让消费热度继续降温,经济则会进入更差的情况。商家营运业绩差,难以达到获利,市场游离资金进入民间投资的意愿就会下降,因为实体企业经营无利润,投资人手上持有的闲置资本,投资到实体企业难以回本,游离资金宁可选择储蓄,避免投资失利;一旦市场游离资金流动性开始停滞,经济衰退就来了。炒股侠股票学习网3月2日讯!
从日本通货膨胀的线图发展趋势不难发现,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实在是逼不得已,因为持续性的量化宽松,大量印钞票的边际效益太差。日本国内没有明显能产生营运利润的新产业,企业投资低迷,导致印出来的钞票无法有效地在市场上流通,于是日本央行透过政策让游离资金成为金融业者的负担,金融业者必须把手上的资金放出去投资,否则必须付出利息。
货币政策从实施到对实体经济产生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短期内还难以判断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的成效会是如何,但如果能在人口结构超高龄化和人口递减的环境,让日本避免陷入通货紧缩,那日本央行就算是成功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