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财经新闻观察/两个数字…存准率乱象
|
股票入门 > 财经新闻 >
|
11535
未收藏 |
|
今日财经新闻观察/两个数字…存准率乱象
中国人民银行周一晚间宣布,3月1日起调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财经大事。但之后不少人却发现,中国金融机构调降后的存准率究竟多少,竟然出现两个不同的数字。
路透等媒体在报导中所使用的数字是17%,但UBS和花旗集团等外资机构的报告及部分中国媒体报导的数字却是16.5%。对此,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受访时说,她在报告中所说调降后存准率由17%降至16.5%,指的是“平均”存准率。
汪涛解释,这因为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执行的存准率并不一致,“现在每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具体到底是多少,还真是不太清楚”,如果要取一个数字,那就是平均16.5%。
至于17%这个数字,应该是指工农中建四大行目前所执行的存准率。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乱象”,与中国央行2014年开始采取“定向降准”,实施差别存款准备率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央行在2014年6月9日宣布,自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去年人行在四次全面降准的同时,为引导金融机构将贷款导向“三农”与小微企业,也曾数次同时搭配定向降准,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再调降一至两码,并曾单独执行过定向降准。
但对于哪些金融机构获得额外的定向降准,中国央行却未曾正式对外公布过。去年底曾有中国媒体报导,北京银行、南京银行等数家银行符合标准,自11月16日起存款准备率由14.5%再次下调至14%。
今年2月19日,中国媒体也报导,部分银行因新增贷款发放速度过快而被提高存款准备率。人行当天特别发出新闻稿,强调人行依据定向降准相关制度进行考核时,不会只看某一月份数字。
或许也是因为目前中国每家银行的存准率各不相同,因此人行降息、升息后的新闻稿都会附上调整后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何,但降准的新闻稿就只提调整幅度而不谈调整后的数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