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财经专栏/世界经济格局整合须从根救起
二战后国际间的普遍共识是全球经济整合能带来和平与繁荣。从各项全球性贸易协定到欧盟计画,从布列登森林协议到解除跨国资本管制,从扩张外国直接投资(FDI)到人员跨国移动,大方向都非常明确。随着国内经济进步,货柜运输与网际网路等促进整合的科技发展,加上国内及跨国间法律更新,世界已愈来愈小,且益发紧密连结。
然而,目前西方国家反全球整合的浪潮却澎湃汹涌。美国四位领先的总统参选人─川普、希拉蕊、桑德斯及克鲁兹都反对“跨太平洋经贸夥伴(TPP)协定”,川普更要在美、墨边境筑高墙,废除自由贸易协定。英国“脱欧派”赢得众多支持,欧盟的边境开放承诺也因难民涌入而备受压力。国际金融机构也因政治束缚,成长速度远远落在全球经济之后。
国际贸易能让消费者可以花同样的钱买到更多更好商品,但却无人对贸易心存感激。成功的出口商都认为是靠自己打拚,而非各项国际协定。一些政治领袖及企业人士虽大力宣扬全球整合的好处,然而当前的主流却反其道而行,前途不容乐观。
但反全球整合的核心原因绝非傲慢无知,而是一种意识,认为全球整合是为菁英服务的计画,很少考虑到平头百姓的利益。民众看到“巴拿马文件”(Panama Papers),便认定全球化是为幸运的少数人提供逃税的机会,对其他人反而是约束。而当国内大企业因自由贸易而输给外国竞争者时,本地的就业也将遭殃。
接下来将会如何?且应该如何?从美国总统选战及英国脱欧争议来看,全球整合这套策略似已穷途末日,而且也将出现裂痕;最后恐怕只能依赖科技进步及开发中国家的成长,来推动进一步的全球整合。
巴山
财经新闻分析指出,比较靠得住的构想是:可以用“从下而上”,而非“由上而下”的作法来推动全球整合;亦即将重点从一味推动整合,转为加强控管整合的影响。换言之,就是从“国际贸易协定”转型为“国际和睦协定”;各国将劳工权益及环保议题置于生产者权益之前,并将目前花在自贸协定上的政治资本,转用于防堵跨国避税及资金逃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