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9日下午,林毅夫和张维迎就产业政策展开当面舌辩。
林毅夫主要观点:
1、究竟什么是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某种产业在该国或该地区的发展,而有意识采取的一些政策的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范围非常广,像关税保护、贸易保护政策、税收优惠,还有各种补贴(比如土地补贴、信贷补贴),还有工业园加工出口区,还有一些对研发的补助,尤其是研究的补助等。另外还有国家赋予某种产业的垄断权力或者是特许等。
2、世界成功经济体发展都使用过产业政策
从16、17世纪英国追赶荷兰开始,19世纪中页美国、德国、法国追赶英国,20世纪日本、亚洲四小龙追赶美国,都使用了产业政策。二战后,13个发展快的经济体都有政府的产业政策来支持新产业发展。
3、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必用产业政策
我没有见过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见过不使用产业政策而能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
4、不要产业政策是将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追赶发达国家,即使变成高收入国家,还希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这种状况之下不能说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是失败,然后就不要产业政策了,这是实际上把婴儿和水一起倒掉。
5、产业政策要做的是减少失败的概率
产业政策是关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然有风险的,能做到无非就是提高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概率。这是我这些年在提倡新结构经济学上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6、产业政策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结合才有竞争力
不同国家产业发展结构实际上由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产业政策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相符合,这个国家才是最有竞争力,这样的产业结构应该是最优的产业结构。投资的回报率会最高,家庭企业不仅有最多的剩余可以积累,也可以有最高的积极性可以积累。
7、发展中国家善于利用后发优势,经济增速会是发达国家两三倍
对发展中国家是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在世界上已经是成熟的技术和成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把那些成熟的技术和产业拿到国内,风险和成本就比发达国家低多。
8、我强调有为政府,但不是说市场不重要
要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前提必须有效的竞争的市场。很多人都讲,我一讲政府作用就认为市场不重要,不重视市场建设。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任何理论都是建立在别人理论基础上再往前进一步。其他理论认为重要的基本原则,这些我也认为重要,我当然都完全接受。
9、用专利保护来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他成功了,后面就会有一群跟风的竞争者。发达国家要用专利保护来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他们不怕后面的竞争者。这就是产业政策的作用。
10、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协调问题
经济不断发展,需要政府帮助企业家来解决它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外部性和软硬基础设施协调的问题。当然政府资源和执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产业政策有选择的、战略性使用资源,这样才能够有限政府资源和执行能力下取得最大的成绩。
11、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很多失败?
如果产业不符合比较优势,在这个产业里面要素生产成本会比符合比较优势的国家要素成本生产成本高,你的总成本太高就没有竞争力,除非政府不断给保护补贴,政府给保护补贴造成资源错误配置,导致寻租行为,这是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失败主要原因。
12、合适的产业政策应该考虑既有潜在比较优势
什么叫潜在比较优势呢?是说这个行业从要素生产成本上来看,已经出于世界最低的,符合要素的比较优势。产业政策应该是针对这样的产业来帮助企业解决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这样的话应该很快的可以让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13、部分产业的基础科研需要政府支持
就跟发达国家一样,必须对一些产业的基础科研给予一定的支持,发达国家这么做,我们在这个产业里面要继续保持领先,必须自己研究和开发,也必须政府来支持。
14、国防安全产业只能由政府保护补贴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我们收入水平太低,但是要追赶的太前,只能用扭曲经济体系方式保护补贴它。今天中国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而且现在属于国防安全产业比较优势数量非常少,这种状况之下应该跟发达国家一样由财政直接拨款直接补贴,用政府采购的方式给它支持,并且给予必要的监管。
15产业政策并不简单是政府指导 而是因势利导
讲经济发展要产业政策,其实是讲政府的因势利导,也就是帮助企业解决企业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毛主席所讲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产业政策的要义。只有选择的使用资源,让一部分产业先发展起来具备竞争优势,可以创造更多的资源,这是产业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