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叫做“标普500的一天”,描述一个人的生活,如何在无形之中处处跟标普500的成分股接触。不仅是我们如此,在全世界各个角落,也都有许许多多的人,正用着标普500的产品与服务。老实说,我不清楚标普500之中到底有哪五百档成分股,不过这是一个主要的概念。巴菲特跟彼得林区应该算是大家刚开始接触投资,最常开始仿效的对象。
(虽然近几年来已经被期货与避险基金大师给取代)这两个投资大师,其实都有类似雷同的投资观念,就是从生活当中的必需品,去寻找好的企业。
当初小弟我刚开始学股票,就是看了三本彼得林区的着作之后,马上开始下手。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光华商场绕一圈,然后开始回家找股票。说实在的,当初如果买了不卖,现在的绩效也是很可观……不过彼得林区有个小缺点,就是对于价格与标的比较没有那么严谨。他自己承认买错的股票一大堆,但是往往抓到几只大鱼,就够弥补那些小额的亏损。
除此之外,他还是习惯从生活当中许多不可或缺的商品去寻找投资机会。巴菲特也是如此,只是他相对严谨了些。
要从身边找寻好的标的,其实不难,不过他尽量不乱枪打鸟,而是宁愿再次过滤标的,把一堆常见的好公司列出来,然后再去筛选「长期表现良面对美国强劲的企业能力,如果美国本土经济状况不佳,许多企业还是可以从其他国际市场当中获利。
不知道该
如何选股者,可以参考直接买入标普500指数,长期投资。买进时点为"气氛悲观时"。管他悲观之后还有没有更悲观,总之在极度悲观时买进,长期持有,总是比乐观时买进,然后长期持有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