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网 - 智能股票分析系统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收藏本站
最近热搜:鲁北化工  600001  000410  605333  300781  天齐锂业  嘉应制药  6361  dfcf  H20000690  
又见员工持股计划爆仓 150员工血亏2450万!A股近8成持股计划亏损
股票入门 > 财经新闻 >
未收藏
摘要
【又见员工持股计划爆仓 150员工血亏2450万!A股近8成持股计划亏损中?】公告显示,受股价下跌影响,金龙机电“成长1号”员工持股计划已触及强制平仓线,且其未能通过补缴资金等方式恢复权益比率,长城证券于7月10日至24日期间将其所持728万股全部进行了强制平仓处置。
  近期A股连续大跌,沪指连续三天跌幅超1%,期间累计跌幅4.73%。创业板失守1500点,深成指更是日线8连阴。大盘的大幅走低,个股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很多个股股价节节走低。随之而来的,是个股风险的暴露。
 
  7月30日晚,金龙机电发布了关于“成长1号”员工持股计划被动减持暨计划终止的公告,成为近期又一家宣布员工持股计划爆仓的公司。
 
  150员工,2450万血本无归
 
  公告显示,受股价下跌影响,金龙机电“成长1号”员工持股计划已触及强制平仓线,且其未能通过补缴资金等方式恢复权益比率,长城证券于7月10日至24日期间将其所持728万股全部进行了强制平仓处置。
 
  “成长1号”在2015年2月11日完成建仓时的买入成本共为9791.6万元,但此番被强平所获得的收入总计3335.5万元,亏损额度高达6456.1万元,亏损幅度为65.94%。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成长1号”员工持股计划,有8名董高监和142名员工参与,其中董高监合计认购635万元,占比25.92%,其余1815万元则由142名员工出资。
 
  根据公告,金龙机电“成长1号”员工持股计划的投入金额合计9800万元,其中,员工自筹资金1225万元,金龙机电控股股东金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龙集团)向员工出借1225万元,长城证券提供融资资金7350万元,金龙机电实际控制人金绍平提供担保。
 
  随着长城证券出手强平,“成长1号”不仅收益没了,其中的2450万元员工自筹资金也就付诸东流了。
 
  多家员工持股计划“归零”
 
  事实上,本次金龙机电员工持股计划爆仓并不是首次出现,此前6月14日,*ST凯迪公告称,因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单位净值低于预警线,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信托计划的一般受益人已经自动丧失其份额,成为首家员工持股爆仓公司。
 
  这之后关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负面新闻时有出现,6月22日晚,智慧松德分布《关于“员工持股计划”被动减持》的公告称,因资金补偿方未能及时补足现金补仓,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信托受托人兴业国际信托,对信托计划所持438.51万股进行全部减持。至此,智慧松德(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信托计划的一般受益人已经自动丧失其份额,剩余信托利益由优先委托人进行全额分配。
 
  6月29日晚,康盛股份同样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被动减持的公告,称因受大环境影响,公司股价持续下跌,员工持股计划不断触及止损线。6月28日上午,优先级委托人在未与公司或补仓义务人进行任何沟通和告知的情况下,通过管理人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全部股票卖出。
 
  而对于年内已减持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来说,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年内共有47家(包括开篇的金龙机电)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已减持完成,其中的38家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最终是亏损的,占比81%。
 
  若按最新收盘价计算,有20家公司亏损幅度超过50%,奥瑞德以84.56%的亏损排在首位。
 
  近8成员工持股计划被套
 
  如果股市继续向下调整,可以预见的是,向此类员工持股计划爆仓或被动减持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多。事实上,当前多数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晚,当前共有487份实施完成的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有370份是浮亏的,占比76%。
 
  其中浮亏超20%的公司有246家,更是有81家公司浮亏超过50%,ST中安排在首位,目前浮亏比例92.36%。
 
  为何面积亏损?投资者怎么办?
 
  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经常性亏损,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称,“成立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在于激励员工,通过让员工持有公司股票,使员工利益与公司绑定。然而由于部分员工持股推出时股价处于高位,容易亏损,建议一些公司在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时应考虑时机。”
 
  对于投资者来说,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员工持股计划仅仅是上市公司留住优秀员工的手段,并不代表包赚不赔。投资者不应盲目追逐推出员工持股的个股,还应结合基本面分析。
 
 
   
copyright 2009 - 2017 智慧数据网 - 贴心的选股专家 (18.118.102.225 | 16 ms)
HTTP://WWW.WITDA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