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强新浪博客午间点评》2016年/5月17日:中午视频直播
中国经济…是胀是缩?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有三对冤家,即冷了热了、快了慢了、胀了缩了。现在的情势下,其中前两对不那么重要,最后一对今年特别重视,所以最近有人说要胀,有人说会缩。
但中国的经济界在是胀是缩的问题上,目前可听到三种说法,一种是信胀,相信中国经济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通胀;一种是缩,有着名学者相信中国经济已进入通缩前期;还有一种,是相信中国经济走向不确定性仍然太大,目前经济还处于下行阶段,调控管理不好,有可能缩,也有可能胀。
近期以来,担心中国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猪飞上天”,即猪肉价格狂涨。加上菜价也狂涨,过去北京的歇后语说“猪鼻子上插大葱-扮象”,今天北京的大葱价虽不如象牙但也已是历史上最贵的了。
还有经济界人士指出,中国国家统计局以改革统计理由,从今年1月起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统计又做了“微调”,即对项目有了新归并,对权重作了调整。专家认为这对今年的通货膨胀如何判断,产生了影响,把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
至于相信中国经济将“缩”的,之前中国社科院的余永定就确信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实际的通缩中。而最近说中国经济有潜在通缩威胁的,是因其看到中国经济数据中,出现居民消费指数CPI上行,同时工业品消费价格指数PPI下跌,这两大指数背向而行的现象,就是未来滞胀的苗头。
同时还带出“滞胀”之忧的,是美元指数长周期见顶、大宗商品长周期反弹、PPI与CPI之差收敛,可能推动CPI进一步上行。当然还有提到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服务业CPI上涨也将带动CPI上行。
至于第三种观点,说中国经济可胀可缩的,听上去有点任性,跟中央领导唱对台戏,实际上是很负责在观察问题。
现在的中国经济实际上比过去更复杂了,过去复杂是外部因素,环球经济格局变来变去,中国经济不好把握,现在复杂是内部因素,意见不合,政策变异,忽胀忽缩,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