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网 - 智能股票分析系统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收藏本站
如何打败大盘
炒股技巧 > 看盘技巧 >
未收藏
  迈入了新的一年,除了是新的开始,也是过去一年表现的总结。通常在检视自己过去一年投资成效时,除了看整体损益是赚还是赔之外,也应该与“大盘”相比较。“大盘”是指参与股票市场的整体市场表现,也有很多人会以具代表性的“指数”来做参考指标,譬如投资台股的投资人可用台湾的加权股价指数、投资美国的可用标准普尔五百指数等。在过去,投资人比较难找到具有指数代表性的商品,因此往往指数只能当做市场气氛的参考指标,但是当指数化的投资商品,譬如指数基金或是指数ETF的出现后,“市场”就不再只是气氛的参考,而是投资的选择之一。
  
  股神巴菲特虽然自己花了不少时间专研投资,但是他也多次提到,美国股市这多年来带来了相当杰出的表现,但是大部份的投资人并没有真正赚到这些钱,除了选股错误之外,在不对的时间点进出市场更是主要原因。与其没有逻辑的进出,不如直接选择指数商品参与整个市场表现,最后带来的成果可能更为丰厚。
  
  巴菲特每年都会拿自己的投资绩效跟美国标准普尔五百指数相比,这是个严苛的基准,因为巴菲特掌管的波克夏哈萨威公司除了投资股票之外,还有其他债券与现金等资产,如果债券与现金没能带来足够的获利,就表示股票部位的获利要相当惊人,整体平均起来才能够胜过指数。许多共同基金所面对的衡量基准,往往也是代表市场的指数,只不过指数是永远全额投入,没有加减码的空间,而共同基金却可以选择自行增减标的,以及在某些时候减少投入,某些时候增加投资,因此如果共同基金在多了这两个选项后,绩效还无法胜过指数,只能说经理人表现真的非常失职。
  
  同样的,投资人自己本身也是自有资金的经理人,负责透过努力投资创造更多收益,在眼前考验的自然也是损益以及是否能够表现的比大盘指数还要更好。到底要如何胜过市场大盘表现呢?这或许可以从大盘指数本身的弱点开始下手。
  
  大盘指数代表了市场的表现,这包含了各家组成公司本身的获利成长,以及投资人对于标的的期待。既然有了投资人的期待,指数就会受到投资人的心态影响重大,一旦投资人乐观,就会反应在指数上,让指数有很好的表现,同样的当投资人心情不乐观,反应在指数上,就会让指数有更差的表现。
  
  因此投资试着打败大盘会有几种做法,一种是与投资人心态反向的择时,在2000年或是2007年左右都可看到,当投资人对于市场过度乐观时,这股乐观的气氛会反应在整体市场的本益比上,公司的获利并未大幅度成长,但市场却给予了相当高度的期待。甚至如日本指数的历史高点,当时所隐含的股票价值,就包含了不少的泡沫,在那个时候进场投资参与市场,既使多年以后仍无法伴随着指数赚到令人满意的报酬。但在市场气氛低迷的08~09年,包含本益比等各项评估数据,都显示股价相对过去以往是比较低的位置,在那个时期积极进场,最后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惊人。不少杂志媒体报导获利吓人的投资人都是在那个时期有较一般投资人更积极的作为,才能有此亮眼的成果。
  
  另外一种则是布局成长性较佳或是周期性向上的产业,避开成长趋缓或是周期下降的产业。市场指数通常无法自行选股,有些公司已经明显陷入疲态,但是股本庞大,或是过去曾经风光受到投资人追捧,却早已经不再亮眼。投资人避开这些跟不上市场的标的,将资金比较多的比重放在另外一些相较好的标的,这种方式叫做择股。譬如中国股市很多金融股权值大,但成长性不足,就有些基金就增加消费民生类股的比重以摆脱大盘疲弱表现。
  
  就合理的认知来看,避开市场过度乐观的时期,并在市场较悲观的时候再更积极进场,以及避开财务状况、市场趋势明显变坏的产业与公司,改将较多的资金配置在体质稳健,并成长性较佳的产业,如此调整应该可以带来比市场指数更好的报酬才是。不过市场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当市场乐观时,可能比我们预期的要长更多年,市场悲观的时间也可能比我们所想的更短暂。我们所谓体质差的坏股票,可能某段时期是反弹最多的标的,同样的绩优股却也可能股价文风不动。炒股侠http://www.chaoguxia.com
 
 
   
copyright 2009 - 2017 智慧数据网 - 贴心的选股专家 (1.1.1.1 | 31 ms)
HTTP://WWW.WITDA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