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购证型股票知识--背景、方式和投机问题(2)
|
股票入门 > 股票发行 >
|
2450
未收藏 |
|
行股票都采取了向全社会无限量发行认购证的办法。但是由于发行地点只是在当地,这又造成了全国各地大户搬运巨额现金“扑表”的现象,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留下许多后患。
三、认购证型股票的高成本问题
无限量发行方式的成本主要取决于中签率高低。一般认购证的价格2-5元1张,未中签的认购证费用也要计入成本。每张中签认购证可买200-500股股票,股票采取了高溢价的方式定价。因为股民购买欲望很强,往往形成中签率很低的状况,导致购买股票高成本。例如青岛啤酒股票中签率只有万分之六左右,股票一级市场成本价格为12.77元;安徽美菱股票,中签率为万分之五左右,成本价为12.78元;厦门厦工股票因中签率很低,使一级市场成本价为2l元多,而该股票在二级市场一上市仅有13元多,厦工股票的股民们在股票刚刚上市时就已被严重套牢。
四、认购证型股票的高浪费问题
因采取无限量发行的办法,到底能发出多少张认购证,事先谁也无法计算,只好多印认购证以备不足。发行完毕后,剩余大量末发出的认购证,只好采用武装押送的办法,一把火烧掉,经常是一把火就烧掉成千上万元钱,浪费极大,对个人来讲也是花了大量钱买废纸。例如认购证2元l张,中签率为万分之五时,股民买1万张认购证需要花2万元,而1万张认购证只能有五张中签,其余9995张认购证都变成废纸,而买这些废纸却要花19990元。可见采用无限量发行的办法,浪费是很严重的。据《中国证券报》1993年10月27日第6版《新股发行方式耗资巨大》一文报道。在1993年短短几个月内,全国股民共投入22.3298亿元资金购买认购申请表。这比1993年1-6月上海74家上市公司的实现利润18.01亿元还要多。这样巨大的股票认购抽签表费用,使投资者白白仍掉了巨额资金。
五、认购证型股票的中间盘利问题
有关法规规定,认购证价格只能限于其印刷成本,由于认购证印量很大,一张认购证的成本价格最多不过几角钱,而在发行认购证时,这一张小小的纸片却要卖到二元钱(或五元钱)。如果在一次发行中卖出了一亿张认购证,就可收回2亿元,即使其中一部分上交或所谓捐献了,承销商赚了多少钱也是很容易估算出来的。这极大地增加了股民的投资成本。
六、一级市场的严重投机问题
一般人只看到二级市场的投机现象,实际上在采用无限量发售认购证办法条件下,一级市场的投机性更加严重,甚至是赌博。因为当一个地区准备发行股票时,全国有多少大户去“扑表”?认购证能发出多少张?中签率多少?股票成本价是多少?这一系列问题事先谁也不知道。在发行过程中,发行认购证的数量也严格保密,没有透明度。投资者只能凭猜测来决策,经常产生在发行过程中,购买认购证的人极少,而在发行临结束的最后半小时集中抢购认购证的现象。引起发行量突然放大,导致低中签率,高成本价,使许多人上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