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和相应的投资策略(3)
|
股票入门 > 股票交易 >
|
2714
未收藏 |
|
但是,07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却没有大宗原材料价格膨胀的背景。农产品和CPI上涨的同时,PPI和上游能源价格却在不断下跌。所以,07年农产品价格攀升具有突然性(也许具有一些“蝴蝶效应”),这是一种突然的跳跃。
不仅如此,07年农产品价格跳跃幅度还要高于04年。一方面,农副产品价格还可能继续上升。农副产品饲料价格还在快速上涨,养猪饲料、蛋鸡饲料和进口鱼粉的价格过去6个月涨了50%。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加速上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0709主力合约从07年5月来上涨30%,如果国内小麦受此影响开始上涨,那么它对CPI的推动幅度要远远大于玉米和大豆。因为国内小麦价格没有明显上升,而它在粮食中的权重远远大于玉米和大豆。于是,我们估计07年食品价格推动的CPI涨幅要远远大于04年。
1.2.3农产品价格膨胀导致的购买力投向饲料、化肥
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农产品价格上升导致的新增购买力主要投向哪里?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带动化肥、饲料价格上升。历史证明,尿素价格与主要粮食产品(小麦、玉米)价格高度相关。过去5年这两类产品价格正向相关性超过0.75。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相应提高了全社会最低工资,推动全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
2.通胀套利
2.1通胀套利机制
第三个投资主题是通胀套利。所谓通胀套利,就是那些能够在通胀背景下扩大毛利率,提高盈利水平,利润可能加速增长的行业。盈利水平上升带动的估值水平提高,以及利润加速增长,将在两个方面同时推高股价。
这些通胀套利行业,其收入端暴露在价格膨胀环境中,而成本端则隐藏在价格稳定甚至下跌的环境中。所谓中性于通胀的行业,是指他们的收入和成本同时处于通胀环境,或者同时处于价格稳定的环境;在通胀中受损的行业,则是收入价格被有关政策环境限制住,而成本暴露在价格膨胀环境中,毛利率不断受到挤压。
2.2收入暴露在价格膨胀环境
收入端暴露在价格膨胀环境中的行业包括:
消费品。
受到食品价格快速上升和居民收入加速增长的影响,消费品价格也会出现一定涨幅。不仅如此,一些产能巨大,供应略大于需求的耐用消费品行业也会受到一些正面影响,比如轿车。自06年3月以来,乘用车终端销售价格基本持平,没有出现03、04年那样的巨大跌幅。
服务业。
其典型代表是航空服务业。居民收入上升带动服务量不断增长,民航今年前两个季度客座率同比和环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季度客座率环比上升1.8%,同比上升1.5%。物价的全面上涨也导致票价不断上升,07年国际票单价明显高于06和05年。而申银万国机票价格指数(根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全年出差机票折扣加权计算)也显示,06年研究所普遍能够获得7折左右机票,今年机票折扣率上升到8折。最热门的京沪航线夏季以来全部是全价票。
非贸易品要素和国内定价要素。
这类要素价格的攀升,一方面受益于国内物价的全面上扬,另一方面也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的典型案例。(关于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请参照我们中期A股策略报告《另一种人民币升值》)。所以,我们观察到,土地(最典型的非贸易品)价格不断上升,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迅速反弹。而煤炭(最典型的中国定价资源),其国内价格一直高于国际价格,是少数大宗商品中国内价高于国际价的。
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钢铁。
观察海外钢铁价格指数,我们发现欧洲和亚洲钢铁一直强劲。亚洲钢铁价格指数甚至在07年的5月还创下了历史新高,但中国钢铁目前价格距离历史高点还有20%的差异。
而中国与德国钢铁价格差异已经达到22%,中美之间的钢铁价差也达到15%。即使考虑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直至取消,这种价格差异也暗示国内钢价可能继续上升。
2.3成本隐藏在非通胀环境
成本端隐藏在非通胀环境的包括:
把成本设定于境外,比如航空和造纸。
这些行业把动力成本和部分原料成本固定在海外,与国内通胀环境无关,甚至受到国内政策的保护,比如航空煤油受到政府管制,国内价格一直低于国际价格。航空企业的财务成本也放在境外,大量的外汇贷款利率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利好影响。
把成本固定在历史,比如地产和零售。
比如地产企业,由于土地是过去获取的,其成本已经固定在历史,不再发生变化。拥有自己物业的零售企业也是如此。这些零售企业的成本主要是物业折旧。同时,还有一些行业的固定成本比重较大,比如水电(65%);公路(60%);景点酒店(50%);通信运营(50%)。他们的成本受通胀影响较小。
成本端暴露在价格上涨风险的行业包括:煤炭(各类资源税占30%,人工占20%);化工(上游原料占40%);钢铁(铁矿石与运费占其成本30%左右);食品饮料(大多数是食品加工企业,食品价格上涨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所以,能够开展通胀套利的行业包括:航空、零售、地产和景点酒店。这也是我们第三个投资主题所看好的行业。
3.市场四季度调整压力增大
3.1 530以来A股市场上涨动力
自“530”到8月31日,沪深300指数上涨38%。据我们测算,38%的涨幅中,上调盈利预期贡献了19%,市盈率上升贡献了1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