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对投资充满信心
回想我作为一个选股者的投资生涯,让我想起了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以及它们对股价的影响情况。这要从1960年肯尼迪赢得总统竞选开始。早在我只有16岁时,就听说过民主党赢得总统大选对股市是一个坏消息,因此我非常吃惊地发现,肯尼迪当选总统后的第二天,1960年11月9日,股票市场不但没有大跌,反而还略有上涨。
在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和美国海军封锁俄国战舰时期——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临核战争即将爆发的危险——我为我自己,为我的家庭,也为我的国家感到非常害怕。可是那一天股市下跌得连3%都不到。7个月后,肯尼迪总统公开严厉谴责美国钢铁公司(U.S.Steel),强制钢铁行业把价格降回到原来的水平,这丝毫也没有让我感到担心,然而股市却发生了历史上跌幅最大的一次大跌——跌幅高达7%。让我非常迷惑不解的是,可能爆发核战争的大灾难给华尔街带来的恐惧竟然还不如总统对企业的干预。
在1963 年11月22日,我正准备参加一次考试,肯尼迪总统遇刺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我和同学一起去圣玛丽亚教堂进行祈祷。第二天我从报纸上看到肯尼迪总统遇刺当天股市跌幅还不到3%,尽管当天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的消息正式公布时股市交易曾经一度暂时中断。3 天之后股市就完全弥补了11月22日的跌幅,后来还有所上涨。
1968年4月,约翰逊总统宣布他不再谋求连任,他将会终止在东南亚进行导弹袭击,他更愿意进行和平谈判,股市上涨了2.5%。
整个20 世纪70 年代,我完全参与到股票投资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在富达基金公司的投资工作中。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股市的反应如下:尼克松总统强制实行物价管制(股市上涨3%),尼克松总统辞职(股市下跌l%)(尼克松曾声称,如果他不再是总统的话,他将会买入股票。一位华尔街的幽默人士则风趣地回应道,如果尼克松不再是总统的话,他将会买入股票);福特总统实施“现在打击通胀”的政策(股市上涨4.6%);IBM 打赢一场金额巨大的反托拉斯官司(股市上涨3.3%);赎罪日战争爆发(股市微涨)。20 世纪30 年代以来,70年代是股市表现最为低迷的年代,然而也是在以上所提到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里,一个交易日内出现的大幅波动全部都是上涨,无一下跌。
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事件是1973年10月19日(又是一个幸运的10月19日)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导致股市在3个月内下跌了16%,在12个月内下跌了39%。有趣的是我们注意到,当天股市并没有对石油禁运产生的重大影响马上做出反应,实际上这天股市还上升了4 点,接下来在开始大跌之前的5个交易日里股市又上涨了14 点。这表明股票市场整体上像一只个股一样短期波动会和基本面变化完全背道而驰。在石油禁运这个问题上,会牵涉到汽油价格上涨、天然气运输管道加长、通货膨胀加剧以及利率迅速提高等许多问题。
20世纪80年代的股市大涨和大跌次数比其他任何年代都要多得多,但是从一种大局观来看其中大部分涨跌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比如我认为,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1987年10月大跌508 点,其重要性远远不如1985年9月22日召开的经济部长会议,在这次七国会议上主要发达工业国家达成协议同意协调经济政策并允许美元贬值,会议决定宣布后,整个股市在6 个月内上涨了38%。对于那些能够从美元贬值中直接受益的公司来说其影响力更是非常巨大,这些公司的股票在随后的两年里上涨了2~3 倍。1987 年10月19日股市崩盘时,我正好在欧洲度假打高尔夫,在赎罪日战争爆发和七国会议时我也在欧洲,但这两次我在欧洲时起码是在拜访上市公司,而不是在打高尔夫。
那些大的趋势和逐渐的变化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之中。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公司联合组成大集团的风潮,导致许多大公司进行错误的多元化经营而导致经营恶化陷入崩溃,在随后的15年间都没有恢复元气,其中许多大公司从此一去不返,也有其他一些公司,如Gulf and Western、ITT 和Ogden等,成为东山再起的困境反转型公司。
20世纪70 年代投资者对绩优蓝筹股的痴迷达到了热恋般狂热的程度。这些蓝筹股被称为“漂亮50股”或“一见钟情”股票,投资者认为这些股票是你可以买入后一辈子永久持有的股票。这种随便买入评级过高并且股价过高的蓝筹股就能发大财的好运只持续了短暂的时间后很快便消失了,之后的1973~1974年股市出现了毁灭性的暴跌(道琼斯指数1973年最高上涨到1050点,然后一路狂跌,1974年12 月指数跌到了578点),曾经辉煌一时的蓝筹股大跌了50%~90%。
1982年中期到1983年中期小型高科技公司受到市场的热捧,结果导致了后来同样是这些原来被市场钟爱有加并且经营上也没有出现什么差错的公司股票的暴跌(跌幅高达60%~98%)。小的也许是美丽的,但不一定是赚钱的。
1966~1988年日本股市出现了一轮超级大牛市,日本道琼斯指数(Nikki Dow Jones)上涨了17 倍,而美国道琼斯指数仅仅上涨了2 倍。1987年4月日本股市所有股票总市值超过了美国股票总市值,并且从此二者差距越来越大。日本人对他们国家的股票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看法,对此我怎么也弄不明白。每一次我去日本都会对日本股市进行研究,我的结论是日本股市所有股票都被过度高估了,但是尽管如此这些股票仍然继续上涨、再上涨。
如今交易所股票交易时间的延长使你很难有时间把视线从股票行情机上移开去关注基本面。在1952 年以前大约80年的时间里,纽约股票交易所一直都是上午10点开市,下午3点闭市,使报纸有充足的时间把每只股票的收盘价格印刷在下午的报纸上,从而使投资者能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查看他们购买的股票当天的行情。1952年周六交易被取消,却把每天的交易时间延长到下午3:30,到了1985年又把开市时间提前到了9:30,而现在又把收盘时间延长到下午4:00。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市场交易时间缩短一些,因为这样可以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公司,或者放松放松参观一下博物馆,二者都比盯着股价涨涨跌跌有用得多。
机构投资者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从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冒出头来,但从此以后它们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到了20世纪80年代,机构投资者已经主宰了整个股市。
大型证券公司的法律组织形式已从合伙企业变成了公司法人。在合伙制下每个合伙人的所有私人财富都有义务偿还债务,而在公司制下每个股东承担的义务是有限的。从理论上讲,从合伙企业变为公司的目的是进一步壮大证券公司的实力,因为作为公司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我却相信公司制所造成的影响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原来数以千计的次级股票(secondary issues)交易方式是并不透明的粉单(pink sheet)交易,在
这种交易方式下投资者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交易价格是否公平合理。场外交易(over—the—counter exchange)的蓬勃发展,使这些股票从原来不透明的粉单交易进入到电脑化的市场交易中,非常可靠且非常高效。
现在整个美国都非常关注每一分钟都在更新的金融新闻时事报道,但20年前电视节目里很少报道财经新闻。1970年11月20日路易斯鲁凯泽(Louis Rukeyser)主持的“华尔街一周”节目第一次开播,至今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成功,这证明金融新闻报道事实上很受观众欢迎。正是鲁凯泽主持的财经电视节目的成功,激发了传统的电视网扩大了金融节目报道,这反过来又导致了金融新闻电视台(Financial News Network)的设立,这家电视台让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在电视屏幕底部的滚动条上看到了股票行情。每天业余投资者都可以在家里通过电视查看他们持股的交易行情,与专业交易商的唯一区别是,这些业余投资者从电视上看到的股票行情有15分钟的延迟。
各种各样减免所得税合法的财务手段一度非常兴盛,后来又变得萧条,其中包括:农田、油井、石油钻塔、驳船、低房租的住房辛迪加、墓地、电影产品、购物中心、运动队、电脑租赁和几乎其他所有能够买卖、融资和租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