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暂停重启的历史股市走势分析_二级市场的影响(4)
|
股票术语 > A股 >
|
3331
未收藏 |
|
中小企业板作为主板中专门为中小企业上市而设立的板块,提供了中小企业上市的新途径。中小企业板于2004年5月,经由国务院的批准与中国证监会的同意批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因而其只经历了2005年以后的IPO暂停与重启。
由于中小板企业估值普遍较高,受市场资金供给波动影响更大。从统计结果来看,历次IPO暂停,中小板指数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最大涨幅均超过了30%。而每次重启后都呈“倒V”字形走势,冲高后有所回落。由于叠加大牛市背影的影响,IPO暂停、重启尚不能成为市场反转的分水岭。
IPO暂停、重启对创业板指的影响
创业板成立的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近年来创业板发行新股占到A股市场40%左右,是最易受一级市场的影响的板块。由于创业板在2009年10月后才正式完成,因而目前还未经历过IPO的重启。
IPO暂停、重启对新股发行、申购影响有多大?
发行频率变化不大
从2000年以来的三次IPO重启前后,新股发行并无明显趋势,例如2005年暂停之前,新股发行规模在10-30家/月,而重启后新股发行数量仅为1-6只/月,但2009年以来发行频率则大幅提高。这主要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排队在审的企业数量猛增引起的。
我们预期今年IPO重启后,发行规数量仍不会太低,预计维持在20-30家/月左右。
融资规模冲高回落
新股融资规模代表了新股市场的景气程度,由于申购期间锁定资金量较大,也是对二级市场冲击最大的因素之一。融资规模主要由募资额、发行股本等指标反映,我们分别从其散点分布以及日均总量来进行分析,得到了相关的数据图表。
1、募集资金明显增加。从统计结果来看,IPO重启后,单笔融资规模、每月募集资金规模等都有明显增加,主要源于发行市盈率的增加(尤其是2009年以来发行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市盈率大幅高于主板大盘股).
2、发行股本趋小。由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占比提高,成为IPO重启后的主流,因此股本趋于减小。
3、申购期冻结资金规模趋小。我们依据网下和网上的申购倍数分别乘以网下和网上申购的股数,再乘以发行价并求和,得到了每次新股发行过程中实际冻结的资金,即被一级市场占用的资金。图中可以看出由于2007-2008年间,大盘股发行规模较多,冻结资金占用规模较大。自2009年重启之后,冻结资金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融资规模减小,同时股票供应充足,申购倍数下滑也导致冻结资金量逐年下滑。
综上所述,成长股面临暂时性向下调整的压力,低估值板块会受到暂时性关注,但不会改变中期流动性环境及风险溢价。监管层关于优先股、IPO重启等新规的内容符合市场预期,但时点早于市场预期,因此短期内将对市场情绪形成冲击。新规并不会影响全市场流动性水平的走向以及宏观政策向改革推进的大方向,市场的价值中枢以及运行逻辑并不会立即发生改变,新规公布对市场的影响因此将主要体现在板块上:其中券商板块。新规颁布这一事件性的冲击会提高市场对低估值板块的关注,银行和电力等板块可能出现反弹,但持续性有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