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网 - 智能股票分析系统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收藏本站
学习怎么看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3)
股票术语 > 净资产收益率 >
未收藏

  1号文件
  
  中国证监会为非经常性损益下的定义是:公司发生的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主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影响了正常反映公司经营、盈利能力的各项交易、事项产生的损益。
  
  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定义看不太明白,那通俗一点讲,非经常性损益就是飞来横财或飞来横祸。打个比方说,如果你的工资收入是经常性损益,你中彩票就是非经常性损益,丢失钱包也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观察非经常性损益,对准确判断公司投资价值来说很重要。比如说,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一次性资产置换产生的利润往往占到年度净利润的大部分,如果不把这部分利润列为非经常性损益,投资者只看净利润总额,可能会产生错觉,认为上市公司本年度生产经营搞得不错。这就像一个人年薪5万元,但中彩票得了5万元,于是就对外宣称自己年收入10万元,如果你以其年收入10万元的数据判断这个人的生活水帄与工作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非经常性损益不属于会计科目,仅看财务报表,投资者无法清晰甄别哪些收入是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因此证监会除了给它下了定义之外,还不厌其烦地列出了十五种应认定为非经常损益的事项。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文件》就是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使用进行规范。
  
  证监会之所以如此重视非经常性损益,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现象,使投资者更加方便更加可靠更加准确地了解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也就是说,既不能让飞来横财使投资者高估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帄,也不能令飞来横祸使投资者低估了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
  
  操纵利润的法宝
  
  非经常性损益包括横财与横祸,但现实情况中,绝大多数是横财。大多数上市公司在一年中或多或少会发点小财,这本没什么不好,但问题在于一些上市公司试图在非经常性损益上做文章,将它作为“化妆品”,成为粉饰业绩、调节利润的法宝,并以此来制造“迷人”的幻象。
  
  上市公司的小把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失而复得。上市公司卖出一批产品,货款还未收到,计账时就将这笔业务列为应收账款,如果几年都没收回来,那么就得计提损失了。比如说,公司有1万元货款5年没收回来,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这1万元打了水漂,为此,就得将这1万元视为坏账当作企业的费用。但如果这笔钱后来又收回了,那就是意外之喜了——本来已经当作死账提了费用,在收回的当年,企业的利润就可以增加1万元。
  
  有的上市公司动起了歪脑筋,故意将一些可以收回的账款视为坏账,等到哪一年经营惨淡业绩不好的时候再收回来,这样当年的利润就可以增加。
  
  除了死账收回外,上市公司还会在其他方面耍“失而复得”的把戏,比如说资产减值冲回、存货跌价冲回等等,其方法与上面的例子一样。
  
  第二,财政补贴。顾名思义,财政补贴是指地方政府送给上市公司一笔钱,通常是政府从扶持或政策导向角度出发给予企业的一种资金支持。
  
  政府送钱给上市公司当然是好事,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有些地方政府出钱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上市公司连续亏损。按照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就要退市,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不使自己控股的上市公司退市,于是就拿出一笔钱,使上市公司度过危急关头。
  
  可能会有投资者讲,政府这样做,应当欢迎呀。对于那些持有这些亏损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证券市场整体来说可就不是好事了。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跟人一样也需要新陈代谢,把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的公司从上市公司的行列中剔除,将有限的上市资源给予业绩优良的公司,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三,卖家当。有些上市公司为了不亏损或者使业绩好看,会变卖公司的资产。比如说,公司有一块地,买了几年,地也升值了,本来这块地是打算用来建新厂房的,但一看今年要亏损,为了扭亏,就把地卖了。对上市公司而言,卖家当固然可以提高某一年的业绩,但从长远看,这种败家的行为会对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害。
  
  上述三种小把戏得来的收益都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虽然算在事发当年的利润中,但投资者千万别将它们与靠主营业务得来的利润混为一谈。
  
  在个别情况下,非经常性损益也会体现为另一种现象,就是在某一个会计年度,上市公司突然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导致业绩大幅下降甚至巨额亏损。这种现象一般是上市公司对以前年度发生的未披露的损失、潜亏在一年中进行集中释放。这种情况在上市公司重组时较常见,新的控股股东来了,习惯将以前藏着掖着的坏账、损失、费用一股脑儿全亮相,这样才有利于公司轻装上阵。这种现象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有利的。投资者对潜在问题一次性释放完的上市公司可以保持关注,在一般情况下,风险释放过后的上市公司会有比较好的业绩表现。
  
 
 
   
copyright 2009 - 2017 智慧数据网 - 贴心的选股专家 (1.1.1.1 | 31 ms)
HTTP://WWW.WITDA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