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筹仓位的监管
虽然股民都是带着赚钱的愿望而来到股市的,但股市毕竟是一个充满了风险的场所。股民们在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也就意味着投资风险的最大化。体现在追求赚钱而满仓操作。如果行情看好时,满仓操作或许能为你带来更多的收益,一旦行情下跌或走熊时,那满仓操作所带来的损失同样将是最大化的。因此,投资者一定要加强对自己仓位的监管,除了大牛市之外,一般不宜满仓操作,强势之中,有2/3的仓位即可,调整市中有1/2甚至是1/3的仓位就足够了,而遇熊市时,当然以空仓最好。
3?股票安全性的监管
股民买进股票后,一定要对股票的安全性负责。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买入股票是大盘与个股所处的位置情况,如高位、中位、低位。如果是高位就要果断出局,中位则可保持观望,视大盘走势再决定去与留,低位则可大胆持有;二是所买入股票的基本面情况。自己所买进的股票一定要是公司基本面偏好的,或者是公司基本面转暖的个股。对于那些公司基本面不明朗的股票,或者是基本面恶化的股票,股民们一定要敬而远之。
4?投资收益的监管
虽然股民大都没有投资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股民就可以不注重对自己投资的盈亏情况进行监管。股民进行股票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如果你的投资是亏损的,那么,你就要及时地分析原因,并找出对策,改进自己的投资方法;如果你成了“亏损专业户”,那么,你就应该及时地退出股市,以避免继续亏损,进一步扩大损失,也许股市并不适合于你,你也不适宜于进行股票投资。当然如果你是赚钱的,那么,你也应该知道自己是怎样赚钱的,以使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尽可能地做得更好一些。
只相信你自己
日前我回乡下小住,恰逢乡下发生重大翻船事故。10名前往一个湖心庙宇参加新庙落成与观音开光典礼的香客与2名艄公,遭遇大风大浪的袭击,结果两只渡船被掀翻,10名香客与2名艄公全部落水,除2名香客与1名艄公生还外,其他9人全部遇难。
香客在前往庙宇的途中遇难身亡,这对于那些求神拜佛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香客们烧香磕头的目的无非是求得神灵的保佑,保佑自己及全家人的平安罢了。然而,此番遇难的8名香客在前往庙宇的途中遇难身亡,换句话来说,作为菩萨来说,连前来供奉自己的香客都难以保佑其平安无事,你说,这神灵还值得人们来供奉吗?面对这种活生生的现实,你还能相信“神灵”的存在吗?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这是《国际歌》教导我们的,而此次我乡下的翻船事故也再一次证明这一点。联系到股市,也是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的。
其实,在我们的股市里也不乏一些迷信色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股市里的“大师现象”,某些人自称是“大师”,在股市里呼风唤雨,而一些投资者对这些“大师”往往也佩服得五体投地。记得2003年8月的时候,《证券市场周刊》还以《股市神道》为题对股市里的“大师现象”进行了剖析。如何看待股市里的“大师现象”?股市里真的有神道吗?相信香客们的遇难事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就连为香客们所供奉的神灵尚且都不难保佑香客的平安,股市里这些肉体凡胎的“大师”们,又如何值得投资者膜拜呢?其实,如今已成为“绝响”的“南雷北赵”不是也用他们的现身说法给了投资者一个活生生的“教训”了吗?正所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为昔日里股市风云人物的“南雷北赵”等人,如今不是“陶令不知何处去”,只好“桃花依旧笑春风”吗?
股市无神道。作为那些股市里的大师们,之所以能够红极一时,只不过是他们的背后还有后台、还有背景罢了。不排除这些大师们中有人确实寻找到一个在某个时期里适合自己的“炒股方法”。但是这个“炒股方法”肯定没有他们自己所炫耀的那么“神奇”:什么寻底测顶,什么每年翻若干番等。更多的时候,大师们是建立在某些机构撑腰的基础上的,这些所谓的大师们所充当的不过是机构的口舌而已,机构让你说涨,你就说涨,机构叫你说跌,你就说跌。如此一来,这些大师们当然有时就说得“很准”了,但是投资者务必需要铭记的是:大师们的一次“不准”,就很可能将你套在了股价的高处,就很可能让你把肉割在了地板上。毕竟大师们是为机构说话的。一个“不准”,不就把许多的投资者套在了“高高的山冈上”了么?
炒股只能相信自己。不仅仅是因为大师们并不神奇,更主要的还在于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你投入股市里的资金是属于你自己的,你在股市里的盈亏也是属于你自己的。所以,在股市里只有你自己才是唯一可以真正信赖的人。而至于包括大师们在内的其他人,他们的分析,他们的观点,他们的建议,都只能供你作投资参考,而最后的决策者只能是你自己。
当然,相信你自己,并不是让你唯我独尊、目空一切,仿佛你自己就是股市里的大师。相信你自己,首先要求投资者必须认真钻研股票的投资技巧与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投资水平能够提高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样你就可以对股票与大盘进行分析与判断,拿出自己的主见,而不是被别人,特别是所谓的“大师们”牵着鼻子走。其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与分析。虽然其他人的分析与判断未必就是正确的,但也未必全部都是谬误,这就需要自己根据经验,根据当时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判断。而认真听取别人正确的分析判断,这其实也是自己获得成功的一条捷径。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优秀的人吗?也许在那些表现突出的人群中会有少数人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如果有人再问你:你是最优秀的人吗?这时能够做出肯定回答,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人”怕已是人数寥寥了。实际上,在那许多犹豫不决的甚至是做出否定回答的人群当中,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在某个范围来说确实还是最优秀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人,除了在一些人的心中还保持作谦逊的传统美德外,不敢相信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而对于股市中的投资者来说,许多的投资者更是对自己缺乏必要的信心。他们宁可相信与自己毫无牵连的股评人士,甚至相信身边那些投资者,就是不敢相信自己,其实,在很多的时候,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是正确的,但因为不敢相信自己。以至于自己在投资过程中,错失了赚钱的机会,或者因此而给自己带来投资损失。而与生活中不同的是,投资者在股市中这种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否定,其实与谦逊的美德无关,那纯粹只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回顾2002年的投资过程,我就有这种缺少自信的教训。比如,对于2002年“6·24”行情的把握,应该说,我就没有很好地相信自己。本来,从一开始,我就并不看好停止国有股减持这一政策的利好作用,因为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治标而不治本的举措,并为此还写下了一篇题为《将长痛进行到底》的文章,发表在有关的媒体之上。然而,在自己的观点受到某知名人士的“批驳”后,特别是听了几名业内朋友的分析,加之当时媒体一片看好之声,于是,我也动摇起来,进而错过了逢高减磅的机会,使本该可以赚钱的投资最后只能保本出局。
总结“6·24”行情所留下的教训,我不由得想起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所留下的一句名言: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你自己。重温这句名言的来历,对于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广大的投资者来说,应该是有启迪意义的。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郑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此后,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就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寻找“最优秀的继承者”了。可他领来的人一位又一位,结果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否定。直到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了,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苏格拉底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