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问,“上一个交易价是多少?”他告诉我是77.00美元,从77.90美元跌下来,这表示价位已经跌破了我的止损点,我想我得等反弹了。
当我再打电话去时,价格是77.30美元。我再一次按兵不动。那你干嘛打电话去问呢?我想我只是在“观察市场”,以便决定我该怎么做,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道我干嘛去问。可笑的是,我现在知道假如价格涨得更高我会等到它回档,如果价格下跌我又不敢去买。涨涨跌跌,让我担心死了,但事实就是这种情况!我到底“看见”了什么,是上帝的手谕吗?
当天稍晚我再打电话去,黄铜价格已经涨到80.30美元。“可恶……好吧,再买进一点。”现在我知道黄铜真的很热门了,此时买进正好违反了你在周末教导我们的所有原则。但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推”进市场。我在接近当天的最高价买进,只因为我懊悔自己没早一点进场。
就在第二天,黄铜回档了,但幸好后来又拉高,但仍让我损失了500美元。笨!笨!笨!我到底学到了什么教训?是的,我学到了,就是那么简单的道理,做好你的交易计划,不要随便更动,而且不要在错误的时机被情绪一把给推落山谷。
瑞克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钓鱼这件事,我要怎样掷饵入河,抖一抖,没鱼上钩,那么再抖一抖,还是没上钩,然后再猛然抽一下……哈!我钓到一尾漂亮的鱼了。市场似乎就是一只在抖动的鱼饵,直到我们无法自拔而沉沦,让我们这些鱼儿上钩,一条也逃不掉。
问题是,这不是捉来放生,而是上钩就输了。我再也不会有这种“冲动性贪吃狂”的举动了!
下回当有贪婪的机会敲你的肩膀,或是你听到诱饵的感性呼唤时——千万别上当!
出击日的型态
赛伦(译注:希腊神话中以美妙歌声引诱航海人触礁的女怪)的贪婪之歌,是投资大众沦为输家的原因。假如我们知道是什么东西让它们上钩,是什么把它们卷入错误决策的话,这种对他们不利的情况反而对我们有利。这样的一个“事件”,我称之为出击日反转。此时正逢市场出现重大的突破,上涨或是下跌,而这种大幅的波动会把投资大众吸进市场,反而落入我们的突袭范围内。
出击日的型态有两种。第一种相当明显,在“出击日的买进设定”这种情况下,即包含某一天的收盘价比前一天的最低价还低,也就是在解读线图上独具慧眼的琼·史都威尔所称的“光溜溜的收盘价”。这种日子也可以选取相对前3天到前8天的最低价计算。对线图分析派、投资大众或专业技术分析师而言,这种情况看起来是要突破下降趋势线,所以会引发他们疯狂杀出。
有时候他们是对的,但如果市场突然反转,他们往往就会铸成大错。
出击日的卖出设定刚好相反。此时你要找出某一个交易日,这一天的收盘价比前一天的最高价更高,而且很可能“突破”上升趋势线,且在超过交易区间价位以外做收的日子,这就是让投资大众没看清楚就投下去的抖动鱼饵。
我曾提过,有时候这会是一个有效的突破。然而,如果紧接着次日的价格朝出击日的反方向走,而且交易价格比收盘下跌的出击日最高价还要高,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买进信号。同理,一个收盘上涨的出击日亦即当日收盘价持续高于前一天的最高价,如果在出击日次日的交易价格低于出击日当天的最低点,这就是一个卖出信号。
这种现象就是在次日发生了立即的反转,表示投资大众(在收盘下跌当天卖出、在收盘上涨当天买进)正陷入痛苦的煎熬,因为他们预期的价格突破宣告失败。他们再一次被骗上钩,现在价格却反转了。然而,此时正给了我们进场的大好机会。这就是型态及基本原则应该有效的理由。我坚信在“市场应出现某种状况而未出现”的情况下,事实强烈地证明我们应该根据新的信息进行交易。
我的第二个出击日反转类型,在辨识上略为困难,但是采用相同的原则即市场没有跟随某一天的价格波动方向继续变动,而是在隔天出现反转。你要找到这种型态,以便建立买进设定,但是这种型态是收盘上涨,而不是光溜溜的收盘下跌。这种型态的关键或秘密所在,就是当日的收盘价应该位于上涨当日价差区间下方的25%内,而更好的情况则是收盘价甚至低于开盘价。由于这种格局基本上是收盘上涨的局面,所以我称之为“隐蔽的出击日”。
在这段期间所发生的情况是,若不是在开盘时价格一路攀升,到收盘时却远低于最高价,就是价格稍微高开之后一路上涨,但最后却守不住当日的战果。当然,当日的收盘价会稍微上涨,可是却远低于最高价。当日买进者不论是在哪一种情况下都惨遭溃败,此时线图分析师就会进场寻找猎物了。
但假如第二天价格大幅回升,甚至越过出击日的最高点,他们的做法无异于自寻死路。我们会再一次看到市场失败的型态,次日立即做了反转。而如果根据我们的市场参考工具,包括每周交易日、每月交易日、市场关系、买超、卖超以及趋势分析,这个阶段应该是上涨格局,那么这将是涨势最凌厉的走势,而且应该做多。
在隐藏的出击日卖出,情况则正好相反。你应该找出一个收盘下挫的日子,其收盘价在当日价差区间上方的25%范围内,并且高于开盘价。我们的进场点就是:当隔天的价格跌破隐藏的出击日的最低价时,显示价格已经涨不起来了,这就是我们进场的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