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网 - 智能股票分析系统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收藏本站
第三章 其他的技术分析图表之十(4)
股票书籍 > 技术分析与看盘书籍 > 股票技术分析大全 >
未收藏
 
  注意!MSI指标虽然可以在“大多头”行情来临前,事先提出警示。但是,他的层面只局限在以强劲力道形成的初升段。至于以其他模式,酝酿而成的“大多头”征兆,则MSI指标不一定能够侦测出来。在这里,我们顺便一提,除了强劲力道初升段,是“大多头”行情的特征之外,还有下列两种模式值得读者注意:
  
  1.“弧形缓升”:市场要涨升之前,呈现一段长时间风平浪静的盘局,直到其展开初升段时,其些微的涨幅仍然吸引不了股民的注意。日积月累之后,一分钱一分钱缓慢上升,以几乎不回档的走势推进,小树苗长成大树。虽然股民们感觉不出这支股票的强势。但是,猛一回头,这支毫不起眼的股票,已经上涨了一大段幅度。这种走势的后半期会越走越快,由一档、二档……四档,最后演变成加速度喷出行情。
  
  2.“厚底型”:行情的底部打得扎不扎实,影响未来涨升的幅度。真正扎实的底部,其酝酿的时间相当长,读者们必须观察周线或者月线才能看得出来。其型态不外乎“头肩底”、“W底”、“浅碟底”……等等型态。只是,读者必须注意,上述各种底部型态,有其严格的构成要件,你必须相当熟悉型态学的内容,否则容易误判。
  
  麦氏综合指标判断底部的讯号,可以合并ADR、OBOS、TBR、VR、……等等指标,执行“再确认”的动作。确认头部反转型态时,除了上述各项指标,另外需参考BR、CR、PSY、长周期DMI……等指标,比较可以避免误判的情形发生。
  
  第四十二节 指数平滑广量指标STIX
  
  公式概说
  
  1.AI=UPS
  
  2.DDS=DPS
  
  3.ADI=(AI十DI)×100
  
  4.STIX=(今日ADIX常数A)+(昨日STIX×常数B) 5.第一次计算时,昨日STIX以昨日的ADl代替。
  
  来龙去脉
  
  STIX是衡量大盘指数的超买超卖指标,首见发表于Polymetric
  
  Report杂志。由上述公式可以发现,本指标是从ADR涨跌比率演变而来,主要是将ADR指标,经由指数平均的方式平滑求出。
  
  在常态的市场中,STIX指标超出超买超卖区的频率不多。由于交易次数减少的关系,投资人如果忠实遵守STIX指标的讯号,除了可以更严谨的过滤假讯号之外,还可以降低手续费的损失。在各种大势指标中,BTI、ARMS、MCL、STIX……等指标,同属于超买超卖类型。交易市场实战时,上述指标必须融为一个组合,相互协调印证。 指标剑法
  
  1.STIX指标一般波动于+42─+58之间。
  
  2.STIX指标下跌至+45时,大盘已达超卖区,通常是不错的进货点。除非是长期跌势或大暴跌之外,否则,指标较少跌至+42以下。
  
  3.STIX指标上升至+56时,大盘已达超买区,通常被视为获利点。如果指标上升高达+58时,选择卖出手中持股,一般失误率不大。除非大多头市场的初升段。
  
  4.上述超买超卖值范围,随着各国市场不同,应自行修正成适合的数值。
  
  深入讲解
  
  简单的说,读者可以将STIX指标,当成大盘专属的RSI指标。因为,一般RSI是以价格或者指数为计算因子,而指数却经常会有失真的现象发生。例如:某些占权值重的大型股上涨,而占权值较小的小型股下跌,但是,指数却仍然会呈现上涨的局面,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指数失真”。因为,当大部分小型股已经领先下跌时,通常是市场走到尽头的前兆,而依指数为计算基础的RSI却持续上涨,这种状况下参考RSI指标,显然客观性不够。 RSI指标运用在个股时,主要是评估股价的超买超卖现象。然而,指数的背景却与股价大不相同。以股价为计算基础时,因为它只单纯衡量一支股票的涨跌幅,所以,适用个别股票价格来计算RSI。但是,衡量大盘的超买超卖时,却不能从指数涨跌的角度观察,因为指数无法完全取代整体股市的内部结构。
  
  从个股的角度,看待指标的超买超卖时,我们希望得到一段空间内,股价涨跌幅度的“极限”数据。至于大盘走势,其超买超卖的定义,取决于整体市场所有股票的表现。当大部分股票处于上涨状态时,表示市场气氛异常热络,此时的大盘超买才有意义。否则,当大盘指数失真时,相对其超买现象也会失真。因此,STIX指标不以指数为计算因子,改采市场涨跌家数的变化为因子。
  
  读者们可能已经习惯用RSI指标,来判断超买超卖的界限。但是,可以尝试使用STIX指标,来判读上证或深证指数。这种方法除了可以使大盘超买超卖的参考性更客观之外,也可以用来与RSI指标相互佐证。
 
 
 
   
copyright 2009 - 2017 智慧数据网 - 贴心的选股专家 (1.1.1.1 | 31 ms)
HTTP://WWW.WITDA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