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数据网 - 智能股票分析系统 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 收藏本站
股票长期投资和波段操作的区别(3)
炒股技巧 > 波段操作 >
未收藏

  2.企业是动态的,今天优秀的企业明天未必优秀。
  
  所以我们在深入研究之后,采取适度分散原则,每个行业投入资金投入不超过30%,每个公司投入资金不超过20%,市场风险较高时,有10%以上风险准备金。既然能确认3-5家杰出的最有把握的企业,我们为什么要降格求其次,投上10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呢?我们宁可将新资金投到老项目上,而不会轻易将老资金投到新项目上。
  
  当然,集中的结果会出现波幅较大,但是“我们宁愿要波伏起伏的15%的回报率,也不要四平八稳的12%的回报率”。
  
  —— 不敢100%拥有股权的企业,我们1%股份都不要去买!
  
  四、集中投资为何如此难以坚守?
  
  1.多维规则:
  
  先讲一点实际工作中的一点感受,这几年随我们公司业务的发展,自然少不了增聘新的同事,但由于资产管理类公司一般希望员工少而精,要求每个员工有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所以我们在招聘中消耗许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发现复合型人才。同样大型企业,通常某一方面的专才易找,一位杰出的CEO难觅,正所谓中国谚语:千军易求,一将难得。
  
  我们可以用统计学中概率论理解以上日常生活中的“多维规则”。假如符合第一维标准的候选对象占比20%,符合第二维标准的候选对象也占20%的话,……,当我们选择的理想对象需同时符合四维标准的话,那么符合标准的对象只有的1.6‰概率(20%×20%×20%×20%=1.6‰)。
  
  “多维规则”说明,同时符合多维标准的目标的数量是呈几何级数般骤然下降的,而实际工作中,我们选择上市公司的标准常常是超过四维的,例如:行业前景、商业模式、股东会、董事会治理、企业文化、管理团队、经营历史、竞争壁垒等等。所以真是符合杰出的公司是十分稀少而珍贵的,我们要找的是那些“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宠儿,寻找这些杰出的公司是集中投资的第一层挑战。
  
  2.贝贝鲁斯效应与前景理论
  
  国际上一家大型的基金管理公司,有20位基金经理,在每年的业绩评估中,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位基金经理的总体组合的业绩是所有经理中最好的,另一方面,在他管理的股票中,超过市场总体表现的股票又是最少的,但他在最有把握的股票上投入最多的资金,重仓持有。在赌马、赌博及投资领域,最伟大的思想家无不强调这一点。巴菲特在“四大天王”: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宝洁(吉列与之合并)、富国银行上的投资很大比例,他说假如他管理资金少点,他愿意把80%的钱投资在5个公司上。大投机家索罗斯同样,重大机会来临时也善于重拳出击。这现象业内称“贝贝鲁斯”效应。
  
  贝贝鲁斯是20世纪20年代世界棒球之王,也曾无数次因三击不中而出局,但并不妨碍他成为棒球史上最伟大的击球手,因他击出的本垒打占其全部击球的很大比例。
  
  “贝贝鲁斯”效应说明集中投资的重要性,但同时带来组合波动幅度加大,即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中的β值加大。
  
  查看历史上的价值投资大师,他们都采用集中投资,愿意忍受短期超过市场平均数的波动和震荡,最终获得超额的回报。我们将历史上投资最成功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专业投资经理查理·芒格和红杉基金的比尔·罗安尼的投资组合的波动率和投资回报率列表如下1:
  
  表二:波动率与投资收益率对比:
  
  时间
  
  波动率
  
  投资回报率
  
  大师波动率
  
  市场平均
  
  大师回报率
  
  市场平均
  
  凯恩斯
  
 
 
   
copyright 2009 - 2017 智慧数据网 - 贴心的选股专家 (1.1.1.1 | 16 ms)
HTTP://WWW.WITDA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