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投资者甲于4500点购入一个月到期的恒生指数期货合约。投资者乙于4500点沽出同样合约。若于月底结算点高于4500点,投资者甲便会获利而乙则亏损。但若结算点低于4500点,结果则相反。
必须留意的是投资者不必等到结算时才平仓,他们能随时买卖合约以改变持仓或空仓的情况。
(2)差价
现考虑两个连续日的一月及二月恒生指数期货价格。
日期 一月 二月 差价
12月10日 4000 4020 +20
12月11日 4010 4040 +30
于12月10日,投资者对市场升势抱着乐观态度,并留意到远期月份合约对股市指数的变动较为敏感。
因此,投资者于12月10日购入2月份合约,并同时沽出1月份合约及于12月11日投资者买入1月份的合约,及售出2月份的合约。
他便获得20×$50=$1000(从好仓中获得),并损失10×$50=$500(从淡仓中损失),净收益$500。
(3)沽出对冲
假定投资者持有一股票组合,其风险系数(beta)为1.5,而现值1000万。而该投资者忧虑将于下星期举行的贸易谈判的结果,若谈判达不成协议则将会对市场不利。因此,他便希望固定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他利用沽出恒生指数期货来保障其投资。需要的合约数量应等于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乘以其风险系数并除以每张期货合约的价值。举例来说,若期货合约价格为4000点,每张期货合约价值为4000×$50=$200,000,而该股票组合的系数乘以市场价值为1.5×$1000万=$1500万。因此,$1500万÷$200000,或75张合约便是用作对冲所需。若谈判破裂使市场下跌2%,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便应下跌1.5×2%=3%,或$300000。恒生指数期货亦会跟随股票市值波动而下跌2%×4000=80点,或80×$50=每张合约$4000。当投资者于此时平仓购回75张合约,便可取得75×$4000=$300000,刚好抵销股票组合的损失。留意本例子中假设该股票组合完全如预料中般随着恒生指数下跌,亦即是说该风险系数准确无误,此外,亦假定期货合约及指数间的基点或差额保持不变。
分类指数期货的出现可能使沽出对冲较过去易于管理,因为投资者可控制指定部分市场风险。这对于投资于某项分类指数有着很大相关的股票起着重要的帮助。
(4)购入对冲
基金经理会定期收到投资基金。在他收到新添的投资基金前,他预料未来数周将出现“牛市”,在这情况下他是可以利用购入对冲来固定股票现价的。若将于四星期后到期的现月份恒生指数期货为4000点,而基金经理预期将于三星期后收到$100万的投资基金,他便可以于现时购入$1000000÷(4000× $50)=5张合约。若他预料正确,市场上升5%至4200点,他于此时平仓的收益为(4200-4000)×$50×5张合约=$50000。利用该五张期货合约的收益可作抵偿股价上升的损失,换句话说,他可以以三星期前的股价来购入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