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
1. 上证50指数
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2004年1月2日正式发布。指数简称为上证50,指数代码000016,基日为2003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
上证50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优质大盘企业的整体状况。
上证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分股的调整市值 / 基 期 × 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分股股本进行调整。
2. 上证180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对外发布的上证180指数,是用以取代原来的上证30指数。新编制的上证180指数的样本数量扩大到180家,入选的个股均是一些规模大、流动性好、行业代表性强的股票。该指数不仅在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成分选择的代表性和成分的公开性上有所突破,同时也恢复和提升了成分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从而能更全面地反映股价的走势。统计表明,上证180指数的流通市值占到沪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额占比也达到47%。它的推出,将有利于推出指数化投资,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促进市场对“蓝筹股”的关注。
上证180指数与通常计算的上证综指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成分指数,而不是综合指数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
上证成分指数以成分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 = 报告期成分股的调整市值 / 基日成分股的调整市值×1000
其中,调整市值 = ∑(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分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分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分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 )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