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年报的基础是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如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负责对文件验证的中介机构对此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司的全体发起人或董事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5)分析年报时,采用比较法很重要。一般包括
①本期的实际指标与前期的实际指标相比较。对比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确定增减变动数量;二是确定增减变动率。计算公式如下:
增减变动量=本期实际指标-前期实际指标
增减变动率(%)=(增减变动数量/前期实际指标)×100%
②本期的实际指标与预期目标相比较。这样可以考核公司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预期目标完成得好,则表明公司经营者比较成功地把握了市场。还要与长远规划相比较,分析达到长远奋斗目标的可能性。但在进行这种对比中,必须检查计划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否则对比就失去了客观的依据。
③本期的实际指标与同类公司同类指标相比较。以便清醒地认识到该上市公司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同时结合业绩情况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分析年报时,我们会注意到净值的大小。净值越大,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就越好。同时还要注意到净值与固定资产的比率,净值大于固定资产,表明公司的财务安全性高。由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之后,余下的即为经营资金,这个数字越大,表明公司可支配的经营资金越多。还要注意负债与净值的关系,负债与净值之比在50%以下时,说明公司的经营状况尚好。
(6)当然,分析年报时,还要学会去伪存真,认清有些公司年报中存在的“陷阱”
①注意销售利润率。如果公司经营上无重大变化,它的销售利润率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报告期的销售利润率变动较大,则表明公司有可能少计或多计费用,从而导致账面利润增加或减少。
②应收款项目。如有些公司将给销售网的回扣费用计入应收款科目,使利润虚增。
③注意坏账准备。有些应收账款由于多种原因,长期无法收回;账龄越长,风险越大。由于我国坏账准备金低,一旦收不回来的账款过多,对公司的利润影响将非常大。
④折旧。这是上市公司大有文章可做的地方。有的在建工程完工后不转成固定资产,公司也就免提折旧;有的不按重置后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有的甚至降低折旧率,这些都会虚增公司的利润。
⑤退税收入。有的退税收入不是按规定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盈利;有的是将退税期后推,这都会导致当期利润失实。
2. 怎样看中期报告
公司编制中报的目的在于:两个年度报告之间时间相隔过长,通过公布中报以帮助投资者预测全年业绩。所以我们投资者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报业绩,而不仅仅是关心那些静态的数据。
(1)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通过中报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 中期业绩只是全年业绩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二分之一的关系
尽管从时间上看它们是1/2的关系,但从会计实质上看并不是严格的1/2关系。上市公司有许多账务处理是以会计年度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依据。例如,上市公司对控股20%的子公司以成本法计算投资收益的,这种收益只有到年底才能收到或确定,因此它在中报中就不能显示出来。
②销售的季节性对前后半年业绩的影响
由于许多公司的生产、销售有季节性,如果经营业绩在上半年,则上半年的业绩会超过下半年,如冰箱、空调等。反之,下半年会超过上半年。如水力发电,上半年为枯水期。此外,公司一般喜欢将设备检修放在营业淡季进行,这使得淡季和旺季之间的业绩相差更大。
③宏观经济对微观经济的影响有滞后性
尽管股票市场会对宏观经济立即或提前做出反应,但宏观经济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却有滞后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滞后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如尽管银行宣布减息,但由于上市公司的债务大都预先确定了利息和时间,所以短期内并不会减轻公司的利息偿还压力。
④中期报告的阶段性和生产经营的连续性
中期报告的阶段性决定了它与上年同期业绩最具可比性,但却容易使人忽略生产的连续性。由于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下半年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所以我们在与去年同期进行比较的同时,还应该和去年下半年的业绩进行比较,看其显露出的发展趋势。
(2) 在剔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之后,我们就可以全面地审视公司中期报告。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